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首席经济学家 陈乃醒
中国经济离“明斯基时刻”还有多远?
进入2014年,诸多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呈降温趋势。
2014年1—2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.6%,低于去年12月的9.7%。国内需求方面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.8%,低于去年12月的13.6%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至17.9%,不及去年全年的19.6%。
“中国1—2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各项指标均远低于预期,表明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4季度的放缓趋势,且年初以来下滑速度有所加快。”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向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表示。
2014年春节以来,杭州、常州、温州甚至北京、广州等城市传出楼盘大幅降价的消息,全国商品住宅成交量出现普跌。
2014年2月末,本就紧缩的房地产贷款市场突然传出兴业、交行、中信、招行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停贷的消息,据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调查,银行齐声表态其实源于监管层对各银行的明确要求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3年12月底,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.7万亿元。
诸多专家认为,称中国“明斯基时刻”到来为时尚早。
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、著名经济学家陈乃醒在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所谓‘明斯基时刻’到来是危言并耸听、言过其实,中国的确存在债务问题,但比重不是太大。经济也有萎缩现象,但也不妨碍经济发展大局。”
“猜测‘明斯基时刻’到来,说明相关机构对中国的发展过程并不了解。”陈乃醒进一步向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解释,“其实经济增长放缓,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,是好事而不是坏事。原因就在于过去30多年来,我们主要解决温饱的问题,大批农民工进城,劳动力转移。现在人力出现枯竭,开始转向技术拉动经济发展,而技术拉动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时间和过程,经济自然会放缓。”
“总的来说,中国没有面临‘明斯基时刻’的风险。”陈乃醒对记者说,“只有当经济增长下降到-3%,出现大量失业的时刻中国经济才很危险,-3%—7.7%这个区域内,中国经济都是安全的。”
据记者了解,从2014年开始,审计署公布债务数据、发改委表态地方平台发行城投债、金融监管酝酿,政府正积极解决债务问题。
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表示,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泡沫破灭就是一个资产价格泡沫吹大到最后崩溃的“明斯基时刻”。不过,易宪容认为,当前中国的情况不会这样悲观。
“中国短期内不会出现所谓的‘明斯基时刻’。中国地方政府信贷规模总体在可控范围之内,不会出现大的风险,地方融资平台的放开和监管的加强也会缓解地方债务风险。国内投资如房地产、基建等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,新兴产业如文化、医疗、旅游等依然有强劲的市场需求,改革以及反腐进程的深入也会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。2014年经济增速会放缓,可能在7%—7.5%左右。”白朋鸣对记者说。
名词解释:明斯基时刻
所谓“明斯基时刻”(Minsky Moment)是指海曼·明斯基Hyman Minsky(美国经济学家)所描述的时刻,即资产价值崩溃时刻。他的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、杠杆比率上升,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。经济好的时候,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,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,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水平越大,直到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。这种投机资产促使放贷人尽快回收借出去的款项。“就像引导到资产价值崩溃时刻”。
明斯基时刻表示的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。明斯基的观点简单明了:好日子的时候,投资者敢于冒险;好日子的时间越长,投资者冒险越多,直到过度冒险。一步一步地,投资者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上,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。投机性资产的损失促使放贷者收回其贷款。“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。”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